黄热病疫情自2015年12月以来在安哥拉肆虐,令人担心会否蔓延至其他非洲国家或亚洲地区。疫苗的供应有限更是一项重大挑战。无国界医生流行病学专家范赫尔普(Michel Van Herp)讲述最新进展。
 
黄热病有何特徵?
 
黄热病由病毒引起,被视为出血热的一种。病毒由伊蚊传播。在短暂的潜伏期後,受感染人士可能会出现和感冒丶疟疾等大部分病毒一样的轻微症状,甚至完全没有症状,没有任何事发生,约80%个案都属於这一类。但有些人可能会进入第二期,肝脏受到影响,也因此称之为「黄热病」。在这段时期,一旦其他器官亦受到感染,便可能出现出血现象,死亡率可以高达25%至30%。
 
从医学角度看,有甚麽方法可以对抗黄热病?
 
黄热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全球多个地区肆虐,通过研究已发展出一种十分有效的疫苗。有系统的疫苗接种计划的进行显着减少了疫情爆发。但在20世纪末,某些非国家不再把为人们有系统地接种疫苗视为优先工作,导致新疫情爆发,例如2000年在几内亚的疫情。由於市面上疫苗出现短缺,一个国际统筹小组成立,负责管理每年600万剂疫苗,作为策略性库存,以应对疫情爆发。不过,黄热病目前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治疗只是医治病人的症状,透过控制症状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在第二阶段,当病毒消失,病人不再具传染性,最重要的便是防止肝脏坏死。
 
今年年初在安哥拉爆发的疫情有甚麽不寻常之处?
 
近年,过往几次疫情都是在树林地区或水源附近爆发。但在安哥拉,疫情是在首都卢安达(Luanda)出现,当地已数十年没有爆发过黄热病,也没有传播病毒的蚊子。疾病可能是由在树林里染病的人,或者带着带有病毒的蚊卵的人传开。一开始时只有少数人和蚊子受到感染,但疫情後来蔓延至一个很热门的市集,全市不同地区的人都会来这个市集,因而把疾病传开。当发现这个情况,并开始进行应对工作之前,受感染人数已上升,受感染的蚊子也跟着增加。然後疫情蔓延至其他省份,并透过旅游人士传到中国丶肯尼亚和之後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这次疫情,在安哥拉以外地区出现爆发的风险有多大?
 
这是难以预料的。这涉及很多因素:旅游人士是否在疾病的传染期?那里有否蚊子?例如在北京,受感染的旅游人士是在冬季到达,因此没有蚊子。第三个因素是:叮咬人类的蚊子本身必须已感染了病毒,但这并不一定发生。最後,透过受感染蚊子的卵传播的情况亦不一定发生。
在爆发疫情之前,疾病会慢慢发展,尤其因为这是一种懒惰的蚊子,它们不会到处乱飞,因此主要是人们在国内的迁移促成疾病传播。在这段个案逐步增加的期间,必须采取行动,就像我们目前在刚果正在做的一样,结合针对性疫苗接种计划和病媒控制工作,也就是杜绝蚊患和它们的幼虫。一旦确认个案,我们便要找出病人所在的地区,进行疫苗接种,派出队伍在方圆150公里以内的范围落实病媒控制措施。
 
在其他非洲国家或亚洲等从未受过黄热病影响丶但有伊蚊存在的地方,有机会爆发大规模疫情吗?
 
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到这个风险。作为预防措施,我们必须考虑到最差的情况,以便找出抗疫的不足或障碍,特别是疫苗生产方面。
 
黄热病疫苗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大规模生产,而且生产过程困难复杂。目前,600万剂疫苗存货已在安哥拉用完,但我们已透过捐赠,或把本来打算用在更广泛疫苗接种项目中的黄热病疫苗抽出来先用,找到市面上倘存的疫苗来填补库存。另一个途径是研究使用分散剂量:有针对其中一种疫苗的研究显示,即使把疫苗分为5剂使用,因疫苗极为有效,故免疫力仍然存在。但目前未有就此作进一步研究,例如评估免疫力可以维持多长的时间。
 
疾病的爆炸性蔓延,只会因为人们的忽略而出现。只要当有个案出现後,持续保持警惕丶监察和回应的工作,这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