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ion id="attachment_13" align="alignright" width="300" caption="© Sven TORFINN两名手持枪械的男子守护着牛群,以防被盗牛者抢夺。"][/caption] 自苏丹南北内战的全面性和平协议生效后,愈来愈多逃离家园的平民陆续返回家乡。在博尔,市集由几个地摊,迅速演变成店铺林立。人多了,病人也自然多了起来,是以急症室每天都挤满了人。 由于苏丹久经战乱,很多人都持有枪械。我们平均每天都接收到一名枪伤病人,当中大都是手脚受伤。他们每每要接受两至四次手术才能复原,所以留院的几乎全都是枪伤病人。当初我还以为这些枪击事件是零星的战事,其后才知道它们大都是由争夺财产和醉酒闹事而引起。 牛只成了冲突来源 牛,在当地是主要财产,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每个星期,博尔都会发生一至两宗抢夺牛只而引发的枪战。还能保着性命抵达医院的,都是年轻和伤势较轻的,有不少人还未送到医院已经丧命。 牛只亦是当地的嫁妆。当地男子娶妻子时,要像中国习俗般缴付礼金。礼金以牛只计算,由十数只至三、四十只不等。当地人经常为嫁妆数量的问题而发生争拗。有一位女士,就因不满男家给女儿的嫁妆太少,与男方理论时被枪伤了右手,最后要进行切除手术。好端端的一件喜事,竟落得悲剧收场。 [caption id="attachment_14" align="alignright" width="300" caption="© Carina LI / MSF手术期间,麻醉师朱淑仪(左)细心观察病人的情况。"][/caption] 除此之外,当地的酗酒问题也引发了不少枪击事件。有些配备了自动部枪的士兵,在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后便会胡乱开火,甚至互相射击。他们原来的职责是维持秩序,但似乎带来了更多问题。 不同肤色带来友善问候 虽然如此,但在我看来,苏丹人普遍都很友善。走在街上,经常有陌生人和我打招呼,孩子们对我这位外国人更感好奇。犹记得一个周日早上,我在街上漫行时,突然感到一只小手从后轻拍我的手。原来在我身后的一班女孩对我那「别于常人」的肤色感到很惊讶,当中一位特别勇敢的,决定走上前摸摸我的手。看着这群可爱的女孩,我也伸出双手,跟她们握手打招呼。 纵使不同肤色,但我从她们的掌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来自香港的麻醉科医生朱淑仪,本月(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刚自南苏丹博尔完成救援工作返港。苏丹南北之间的内战虽然已于约三年前平息,平民亦陆续返回家园,但当地的暴力事件似乎未有随之消失,平民反而不时因争执纠纷而动武,甚至开火。朱淑仪在工作期间也处理过不少枪伤病人,更看到不少由喜成悲的故事。

留言

Image CAPTCHA
请输入上图的字母或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