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Marlene LEE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吹袭缅甸,造成广泛破坏,大量人命伤亡,罹难及至今仍然失踪的人口多达十四万。其中,三角洲地区损毁最严重,当地经历过时速二百公里的强风及三点六米高的巨浪。我刚参与无国界医生在中国四川的地震救援项目归来,便收到缅甸灾区需要心理专家人员的消息。无国界医生当时正筹划在勃迪戈(Padegow)──伊洛瓦底三角洲内的重灾区之一,为风灾生还者开展心理健康项目。我出发前曾询问有关前线人员的居住环境,得到紧急项目行政人员回复是︰「你将会住在船上,宜带备良好雨衣及大量驱蚊剂。」 我在八月底抵达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翌日一早就启程赶赴项目地点,首站先到我们位于勃迪戈的大本营,行程包括乘坐五十分钟直升机到博加莱镇(Bogalay),再乘船三小时。于乘坐小型机动船穿越狭窄的河道期间,我见到不少在数月前风暴猛烈吹袭后,遗下来的一幕幕吓人画面:渡头不见了,只剩下断开的支柱在水中,与渡头连接的多户乡舍亦不再存在;破烂的衣角散挂于树顶,两个饱受风雨侵蚀的人头骨在河岸上并排放着。确是令见者难受的景象。 我们抵达勃迪戈大本营时已近入黑,一条中型货船靠着河畔停泊,一块木跳板将船只与岸上由木及帆布搭成的小帐棚连接起来,那小帐棚就是我们的紧急诊所、厨房,以及本地员工栖身的地方。主船四周有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这些船只就是犹如无国界医生在其它项目使用的四驱车!围绕我们的没有其它,只有连绵无际的泥泞和污黑的水道。这,就是我之后四个月的家。                   我们的精神健康小队立即展开工作,首周进入各村落,已发现整个三角洲地区变得一遍死寂。除了无国界医生的船,水面上并没有其它船只,要经过数日才见到有点点生命迹象──一只孤单的鸟儿在树上栖息。那段时候,依我们所见,居民只有极少量的活动,大部分人均留在用树枝和塑料帆布搭成的临时帐篷内,担心有另一风暴来袭而害怕外出。村民告诉我们,他们无法再捕鱼、种米,因为渔网、渔船及其它耕具都在今次风暴中被冲走或弄毁。    我们流动医疗队到的村落,不少都是伤亡人数很高。在我们大本营的东南面,有一条小渔村,原本有九百名居民,但风灾后只有约一百人存活,之后约有一百名失去了家园、来自附近淹没了的村落的人到来加入。在部分村落,因为校舍未有损毁,老师亦幸存于世,所以课堂仍可继续;但其它村落就因为村内的小孩无一生还,课堂无法继续。

Photo Source: Marlene LEE

风灾过后的一段期间里,我们所接触的求助人,很多都证实有创伤后压力反应(例如:抖震、恐惧、情感痲痹及容易过度受惊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为失去家人及朋友而感到悲痛。而能够离开灾区的人都走了,我们得悉有生还者经已迁到博加莱展开新生活,远离这个伤心地,留下来的都可流露出无助无望的神情,不少人均告诉我们,他们「正待下个风暴去结束自己的苦难」。 作为心理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人,当然感到无比的满足,但这里存在着固有的挑战。例如辅导员的职能之一就是为求助者提供安全的地方,让他们道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但有些时候,会难倒了辅导员,因为求助者可能会分享一些极为伤痛的经历。在流动医疗队的其中一次探访中,一条村的僧人向我们转介了一个案,是个十二岁,名叫艾苏的女孩。僧人告知我们,自风灾后, 艾苏就变得不寻常,会闹情绪,在家亦越发目中无人。我们实时安排在村内的寺院进行一节辅导,艾苏自愿来了,并与我们分享她在风灾中的经历。 纳吉斯吹袭艾苏的村落期间,她被强风吹走,与家人失散。在接踵而来的凛冽强风和及汹涌的旋涡下,艾苏被狂风吹起的碎片击中头部晕倒。当她醒来,只发现自己身陷可怕的情景之中──尸骸布满她的四周,很多都是赤裸裸的,部分更挂在树上,头发缠着树枝。在迷失、恐惧中,艾苏开始跳跑。不久,她遇上了另一名生还者,那是她的朋友,是跟她同龄的女孩,来自同一条村。她们将手腕绑在一起,以免失散。可是,艾苏的朋友最终敌不过伤势而不治了。 经过两天独自过活,无水无食物的日子,艾苏终于被一班渔民所救,并送到博加莱。她说,那班渔民要绑起她,因她已失了理智,并不断想跳船。最后她都能与家人重聚,父母和哥哥都尚在人世,但风暴吹袭时,水位上升至较河堤还要高十呎,她的两个妹妹就被淹死了。艾苏的家园与村内其它房屋一样消失了,给有如潮涨般的巨浪冲走。即使我已完成任务超过一个月,现在写这篇救援分享时,仍然难掩心中悲戚,与当日首次听到艾苏的痛苦经历后的感觉一样强烈。在勃迪戈工作的那段时间,还听了许多类似的故事。 经过三个月后,我们透过个人及家庭辅导方式,向灾民提供心理支援。我们的心理辅导员更训练学校老师,以便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更大的支持,对那些尚有创伤后遗相关症状的学生尤甚。此外,我们亦在社区进行心理教育,加强人们认识经历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以及教导生还者一些自我管理心理症状的方法。 虽然纳吉斯严重破坏当地环境, 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伤害,但在三角洲上的生还者表现得不掘不挠。抱着无比勇气,他们一一重拾生活,开始重建起来。重建的工作一上轨道,三角洲上的地貌很快便有显著变化。不到十月,很多社区已恢复日常活动,学校及修道院重开,茶馆及杂货摊等重新营业,人们再次生产起来(例如捕渔、捉蟹、耕作),体育及卡拉OK等消闲社交活动亦多了。我们还发现水道上的活动增加,舢舨及小轮穿梭接载村民往来主要市镇及邻近的村落。 重要的是,在言谈间,我们发现当地人有了新的希望和决心,对前景抱持更正面态度。虽然众人均认同,要全面重建,尚有漫长而艰巨的路要走,但这是可能的事。风灾后的首数个月,充斥于各生还者之中的绝望,经已不复再。   我们在去年十一月底结束勃迪戈的精神健康计划。我队中的辅导员首先离开,由我负责殿后及撰写最后的精神健康报告。正是此任务的最后一周,让我有机会反思作为无国界医生前线心理学家所担当的角色。我不得不承认,在船上的生活环境是艰苦的,有很多总会出现的挑战:包括要持续抵抗那些地道的节肢动物(试想像蚊子和蚱蜢分享你所吃的咖喱)、缺乏私隐(我怀疑他朝还会否再有任务,是需要和廿五名船员一起居住)、水源成谜(我提及过要以河水洗澡没有?顺带一提,我们的厕所就在船的后方),还有我那长达两周的腹泻(我在另一篇文章详谈),这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例子。 好的方面是,我能从此得到机会,见证人们坚韧的精神。看到人们如何帮助他人,亲身体验他们如何在纳尔吉斯这场可怕灾难洗礼后,重拾生活,确令人感到既渺小又鼓舞。 而这正是我一直替无国界医生当志愿人员的原因。 李曼宁博士
于二零零八年八月至十二月期间,在缅甸勃迪戈出任无国界医生前线心理学家一职

评论 (2)

  • anon

    我也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一直觉得无国界医生很伟大,除了当地环境的恶劣和安全问题,还要克服自己本身家庭的矛盾。自己在汶川地震后也在灾区服务过。希望尽快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能加入无国界医生的行列。

    8月 16, 2011
  • anon

    我是一名中国大陆的注册护士,希望能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苦于没有机会学习法语,希望可以逐渐自习

    8月 26, 2013

留言

Image CAPTCHA
请输入上图的字母或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