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二日,风暴纳尔吉斯吹袭缅甸的伊洛瓦底省三角洲,令该国再次成为国际焦点。是次风灾造成十三万人死亡或失踪。缅甸自一九六二年以来一直由军政府统治,部分地区偶有冲突发生,今次风灾令外界再次关注一直被遗忘的人民。不过,在该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缺乏投放资源下,该国长期和迫切的医疗需要仍然未得到响应。二零零七年,缅甸的国家卫生开支只是每人零点七美元,仅占该国本地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零点三。同样地,国际人道援助亦只是每人约得三美元,是全球最低。对于全国性的需要,尤其是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方面,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只会继续年复年地牺牲数以千人性命,实在需要外界的关注。

纳尔吉斯吹袭,对缅甸造成严重影响的消息逐渐传出后,大批国际救援赶至灾区。风暴吹袭后的四十八小时之内,无国界医生的救援队随即在重灾区第一大城市仰光和三角洲,开展紧急援助。约七百五十名员工援助了超过五十万名灾民,照顾他们的紧急所需,包括提供粮食、帐篷、食水、医疗护理、心理支持和救援物资。由于灾后数星期,缅甸当局拒绝向外籍紧急救援人员发签证,因此大部分的救援工作得以进行,实在有赖无国界医生的本地员工的努力不懈。随着灾情转趋稳定,以及在三角洲的非政府组织数目显著增加后,无国界医生决定移交大部分项目。不过,部分难以前往的地区上,援助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南部的博加莱镇,因此无国界医生仍会继续在当地的工作,同时监察在三角洲上居民的营养情况。不幸的是,要为缅甸最危困的人提供适当援助的困难,遍布缅甸全国。

与风灾救灾工作相比,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艾滋病治疗的关注截然相反,完全忽视这方面的需要。单在二零零七年,艾滋病夺去了该国二万五千人性命。据估计,当地有七万五千人正急需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而全国的免费抗病毒治疗中,便有八成是由无国界医生提供(超过一万一千人),情况不能被接受。因此,无国界医生被迫作出困难决定──严格限制了艾滋病治疗项目接收新症病人,同时大力倡议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必须尽快扩大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服务。

艾滋病只是其中一种可医治疾病,令缅甸部分卫生统计数字于东南亚地区排名最低。疟疾仍是该国头号杀手,死亡人数比全东南亚地区疟疾死亡人数的一半还要高。此外,每年有超过八万宗结核病新个案,是全球最高比率之一,耐多药结核病的个案数目亦不断上升。

缅甸人民不能再等下一次大灾难来临,才被外界认定他们有重大的医疗需要。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都需要尽快采取行动,避免数以千计的人不必要地死亡。

 二零零八年十大人道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