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指,国际社会在乌干达作出的回应令难民大失所望。为避免发生紧急医疗事故,各国必须优先考虑为难民提供救命的补给品,例如水和食物。
 
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在6月22及23日於坎帕拉会晤,为应对乌干达的难民工作筹款。该国现时共有950,562名难民,每天有约2,000人前来,大部分都是逃离南苏丹战火的民众。乌干达是联合国难民署推动的「难民问题全面响应框架」的先导国家。该框架旨在及早引入发展机构以回应难民问题、增强重新安置难民到第三国的方案并共同分担责任,以及提升难民復原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资源匮乏丶恶劣的水利卫生情况丶配给食物短缺都可以迅速演变成医疗紧急事故。在帕洛里亚(Palorinya),八成人口完全依赖经无国界医生处理过的水,这个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无国界医生在乌干达的救援行动经理纽厄尔(Tara Newell)说:"现时,难民连最基本的需要都未被满足。即使我们已在帕洛里亚泵送和处理破纪录份量的水,对於整个人口来说都只是仅仅足够。" 大部分住在没有供水厂的聚居地,依赖少量钻孔和水车供水的难民,每人每天只能获得七公升水。在这些聚居地,水源主要是水车 —─ 一个非常昂贵而且经常因路面情况而受阻的系统。纽厄尔续说:"如果没有一个长远丶合乎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法,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健康只会愈来愈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将每月配给食物份量减少後,在这些聚居地内严重缺乏食粮的人数成了一大忧虑。无国界医生目睹不少难民因为极度需要食物配给和水,而同时在几个聚居地注册。这些聚居地亦据报出现不协调或不完整的核心救援物资分发情况。难民指粮食缺乏保障是一个主要问题,这甚至迫使部分人回到南苏丹。一名难民向无国界医生职员说:"我宁愿在南苏丹被枪撃,也不要在乌干达捱饿。" 队伍也曾听过有难民因为在乌干达缺粮而返回南苏丹,之後被杀死。无国界医生项目经理萨卢穆医生(Dr. Leon Salumu)说:"难民正处於一个我们难以想像的境地 —─ 要不缺水缺粮;要不为果腹在战乱当中冒着生命危险。"
 
要追上难民人口的增进愈见不可能,而乌干达政府的资源日益紧张。有些难民被迫迁往远离水源和可耕种土地的地方,例如在犀牛(Rhino)聚居地西部的奥富亚(Ofua)区。为确保难民的基本需要可被满足,营地规划必须更完善,从而令更多人可以享用水资源丶环境卫生及医疗保健等服务。
 
医疗补给的进口程序费时,令介入进行医疗救援的工作变得更为繁复。例如无国界医生今年曾有两个月,因为进口医疗补给的官僚规定冗长,而无法为孕妇提供安全分娩,和治疗聚居地内两个最普遍的疾病 —─ 眼疾和皮肤病。无国界医生现要求乌干达政府加快处理待决的进口要求,并安排紧急医疗用具套装及补给特快进口,令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可以进一步扩展。
 
乌干达是现时容纳最多难民的非洲国家,接收的人数是2016年循水路抵达欧洲的人数之三倍有多。很多国家都可耻地推行了限制性的移民政策,尝试限制到达它们边境的难民人数,仅承诺支援那些离自己居住国家较近的难民。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兑现承诺 ─— 他们只为乌干达的难民救援行动提供了17%的资金。萨卢穆说:"国际社会仍未能协助解决南苏丹的冲突,而现在他们亦无法为南苏丹的难民提供足够援助。" 他续说:"国际社会需要肩负起他们应有的责任,并重新思考该如何为大规模分散各地的难民提供服务。"
 
 
 
更多有关无国界医生在乌干达北部的救援工作:
除了在南苏丹的救援行动,无国界医生自2016年7月起一直对乌干达的人道危机作出回应,提供医疗和水利卫生方面的援助。现时,无国界医生正在西北部的四个难民聚居地工作,包括比迪比迪(Bidibidi)丶伊姆维皮(Imvepi)丶帕洛里亚及犀牛,提供门诊及住院部医疗护理丶性暴力和性别暴力及精神健康护理丶妇产科和营养护理,并进行社区健康监察和水利卫生方面的项目。在东赤道州的帕科(Pajok, Eastern Equatoria)遭受袭击之後,无国界医生亦曾协助应对在南苏丹边境的兰沃(Lamwo)的难民潮,但其後将这些项目转交其他组织负责。
 
除了应对难民潮,无国界医生亦有在乌干达进行一些常规项目:为卡塞塞(Kasese)的青年提供性与生育健康服务丶为乔治及爱德华湖(Lake George and Edward)的渔业社群提供爱滋病护理,也在阿鲁阿(Arua)地区医院替病人监测爱滋病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