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 在邻国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可能避开了枪械和导弹,但冲突所造成的身心创伤却不能磨灭 比亚注(Ahmed BEIDUN)拿出他的医疗证明,他的儿子正在附近的地板上玩耍。在阿勒颇(Aleppo)的一次空袭,比亚注失去了他的左脚。这份文件证明他的伤势的严重程度,允许他越过分隔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界。他和家人抵达土耳其的基利斯(Kilis),但他只有很少钱,又无处容身。一位当地的土耳其男子得悉比亚注的困境后,向他提供自己的车库作为临时住所。 比亚注说,“土耳其人对我们已经是非常慷慨。” 发生在叙利亚北部的主要城市阿勒颇的空袭改变了比亚注的人生。他回想,“有三枚导弹。我的堂兄弟首先送我到阿勒颇的主要医院,但那里十分拥挤,而且我害怕留在公立医院,因为我是来自一个反对派控制的村落。最终,我被送到一间私家医院,他们为我截去了左脚。” 手术后,比亚注说服太太的家人从叙利亚逃到基利斯,这是很向北方逃走的难民的第一站。
6-20 |
对于许多叙利亚难民来说,要有瓦遮头和让家人获得温饱绝非易事。在世界难民日,无国界医生发出警告,这种极端的居住环境正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八个月前,我们在叙利亚的房子被破坏了。为逃离战火,我们从一处搬到另一处,随后穿越了黎巴嫩边境。”一位名叫瓦法(Wafa)的女人说。她与家人现在居住在黎巴嫩贝卡谷地迈尔季(Al Marj)一处未建造完成的房子里,贝卡山谷是叙利亚人进境的主要入口。她续说,“那时我们睡在大街上,后来房东给我们进来入住。夜晚,我们六个人睡在两张薄床垫上,盖几条毯子。我丈夫躺在一头,我躺在另一头,包围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只有这些了。”
缺乏充足及廉价的栖身之所
5-31 |
叙利亚冲突发生至今,已有150万名叙利亚人逃往邻国,当中近50万到了约旦,占逃离叙利亚总人数约三分之一。逾10万人居住在位于约旦北部的扎泰里(Zaatari)难民营,营地距离叙利亚边境不到20公里。至上月,每天仍然有1,000名难民陆续抵达营地,使这个营地成为该地区内最大的叙利亚难民营。
无国界医生约旦项目总管福歇(Antoine FOUCHER)说,“迄今为止,约旦政府已为收容难民付出了巨大努力。不过,大量难民涌入所造成的压力令情况日益严峻。”营地难民数目已远超容纳能力,冲突频频发生。难民涌入亦令约旦社会堪入紧张,特别是在北部地区,人口数量在几个月内增长了一倍。福歇补充说,“由于缺乏长期资金支援,现时并没有能够持续解决难民收容问题的方案。”
在扎泰里(Zaatari)营地,难民的处境岌岌可危。3月底,无国界医生开设了唯一一家专为1个月至10岁儿童进行治疗的儿科医院。为应对新抵达难民所带来的压力,无国界医生增加了救援人员及扩充项目,并在4月底开设一家儿童门诊诊所。项目首5周,无国界医生的医疗人员进行了约2,000次门诊,其中60例为紧急病例。医院设立后,逾270名儿童接受了住院治疗。
5-9 | 18岁的马克尔什(Salwah MEKRSH)无法走路。她的母亲和姐姐推着她的轮椅,走过靠近叙利亚边境的土耳其城市基利斯(Kilis)的街道。她们3人在一个小农庄里的柠檬树树荫下停了下来。马克尔什正等候接受无国界医生精神健康服务的诊症,在等候期间她们谈及了生活的转变。 马克尔什说:“战争之前,我们拥有一切。但自战争爆发后,我们受了很多苦。” 叙利亚首次示威于2011年3月发生,在示威发生前不久前马克尔什被迫结婚。她当时15岁,不久后便怀孕。当连串示威演变成全面内战时,她的女儿出生了。其后,由于丈夫试图虐待她,令他们的婚姻破裂,丈夫带着婴儿离去。马克尔什说:“他带走了我的女儿,不让我去见她。我无法联络他们。我已经一年没见过女儿。” 马克尔什回到古城阿勒颇(Aleppo)和家人同住,当地亦是叙利亚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在2012年11月25日,马克尔什和邻居一起回家,其中一条通往她家的路被封闭,因此他们决定走另一条路回家。当他们行经一个广场时,一名狙击手开枪击中她的背部。
4-15 |
约7万名来自马里(Mali)的难民正身处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n)的沙漠中央,生活条件困难,由于马里北部的部族关系紧张,他们更是回家无望。无国界医生今天发表了报告《搁浅在沙漠》,紧急呼吁各个援助组织继续协助难民,为他们提供基本所需。
报告根据姆贝雷(Mbera)营地内超过100名难民所述,综合难民逃难的原因,并揭示在邻国马里发生的危机的复杂性遭到低估。这场危机可能会历时数月甚至数年,难民在沙漠中央面对着被孤立的未来,完全依靠外界协助和人道援助。
无国界医生的紧急项目统筹格雷(Henry GRAY)表示,“超过10万名来自马里北部的人民正在自己的国家内流离失所,或逃到邻国成为难民。大部分难民来自图阿雷格(Touareg)或阿拉伯小区,他们在事前已经逃走,主要是因为他们被指为与伊斯兰派系和分离派系有关,恐怕会因此而遭受暴力。他们在马里北部的小区仍然陷入恐惧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