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降低药品价格以确保更多人能获得治疗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2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无国界医生宣布缅甸首次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 Retinitis)患者提供口服药物治疗。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是一种受忽略的、与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疾病,可导致永久性失明。尽管自2001年起发达国家已有供应口服药物,然而在缅甸,迄今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每周一次的眼部直接注射,这不仅令患者极其痛苦,也必须悉心培训的医生才可进行。
 
无国界医生与罗氏制药公司协商价格多年后,现正为缅甸南部土瓦(Dawei)的患者提供盐酸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药片。该药片须每日口服,共计服用6个月。这是无国界医生在全球艾滋病项目中首次使用该药品。2015年,无国界医生在缅甸所有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都将以该药物治疗。
 
尽管无国界医生欢迎这项创举,组织仍敦促进一步降低盐酸缬更昔洛韦的价格,特别是通过与其他制药厂商开展仿制药竞争。
 
无国界医生“病者有其药”项目的医疗总监科恩医生(Dr. Jennifer Cohn)说:“虽然这是十分积极的一步——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并简化了医务人员的治疗程序——但仍需要做很多事,以降低药价并让更多患者能获得这种重要药品。目前我们与罗氏协商的药价大约是每瓶(60片)280美元(约1737人民币),每位患者一个27周的疗程便需1960美元(约12157人民币)。对许多巨细胞病毒蔓延国家的患者来说,明显无法负担。"
 
在发达国家出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之前,约有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时感染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现在这种情况在欧洲或美国的艾滋病患者身上很少见。对于富裕国家的患者,盐酸缬更昔洛韦一直是标准疗法,并且比注射的疗效更好。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地区,由于艾滋病检测水平的落后,以及患者较迟才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患病率仍然很高。在缅甸,高达四分之一的较严重的艾滋病患者同时出现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马钦钦(Ma Khin Khin)是一名4个孩子的母亲,她于今年2月被诊断患有艾滋病和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她是缅甸首位获得该口服药物的患者。马钦钦说:“我没有感到任何副作用,现在我好多了。在此之前,我必须长期躺着,但现在我可以独自四处走动。我的视力已经恢复了,而且能在手机上阅读短信。”
 
无国界医生医疗统筹菲尔南德斯(Marcelo Fernandez)说:“一种药物已经出现,它能够在全球艾滋病发病率高但资源匮乏的国家,大大降低失明患者的数量和减轻他们的痛苦。目前的不人道且难以获得的眼部直接注射在富裕国家无法令人接受,现在我们应当开展行动,让这种情况在资源贫乏的国家也成为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资源匮乏环境下艾滋病管理的指引,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正在修订的,均没有包括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治疗。无国界医生正敦促世界卫生组织修改这些指引,并鼓励各国将该治疗纳入国家治疗方案之中。
 
在缅甸土瓦,无国界医生已使用盐酸缬更昔洛韦治疗了4位患者,效果良好。至2015年,无国界医生在缅甸所有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都将获得该药物。无国界医生于2006年起在缅甸治疗该疾病,并使用眼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大约1,130名患者。无国界医生亦培训了40名缅甸临床医生诊断并治疗该疾病。
 
自2000年起,无国界医生在缅甸德林达依省(Thaninthariyi)的土瓦与缅甸卫生部开展合作,提供艾滋病和结核病治疗。无国界医生亦在缅甸掸邦(Shan)、克钦邦(Kachin)及 仰光(Yangon)地区为超过3万名艾滋病患者和3千名结核病(包括耐药结核)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