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得到,在互联网的世代,电邮竟要靠自己机构安装超高频无线电传送?铁路主干在线住了十九万人的城市,竟连买一份报纸也可遇不可求,更遑论其它!
谁想得到,在香港连静下来讨论问题也没有时间的夫妻,竟在异国的内战中找到安宁:工作一样日以继夜,生活科技倒退千年,却可以「共度美好时光,做些简单的事,例如……聊天」。
谁想得到,日产石油八十万桶的非洲第二大产油国,输往美国的石油占美国入口量百分之八,竟又是最贫穷国家之一,全国三分一人口靠国际救济。财富哪里去了?
许多事情岂可想当然?
从 事雪糕市场营销的穆嘉玲,到地雷满布的安哥拉,可发挥甚么作用?大脚趾系上红绳真能治疗肚泻?外科医生郑伟发现当地难民的皮肤,除了医学院教导的角质层、 表皮基层、真皮、皮下脂肪等组织,还有意想不到的另一层……内战三十年,从未见过和平的孩子,会有怎么样的玩意?为甚么上学要带油罐或板凳?
不 要以为这是一本旨在描写落后地区人间惨剧的书。「这些一无所有的人乐观得出奇。」穆嘉玲这样写:「我知道这样说有点荒谬:我们从远处来到安哥拉,在它的内 战中,找到我们要寻找的和平。我清楚知道,处身战争中,会有生命危险。但我惊讶地发现,这里被战火蹂躏的人还是充满生命力,他们的生活充满奔放的颜色、朗 声的欢笑、无尽的舞动。这些饱受创伤、受忽视的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工作,从不在死亡面前退缩……他们的意志、耐力和尊严,是那么鼓舞人心……简 而言之,我们完全着了迷。人生此刻,我们身处在我们想要去的地方,做着我们一直想做的事,而且是两个人一起做……我们的满足超越了一切。」
本 书收集了外科医生郑伟和商界行政人员穆嘉玲,在世界步入廿一世纪的时候,从安哥拉奎托市传发给家人和朋友的电邮,也加插了一些补充资料、日记、当时害怕家 人担忧而不敢寄出的信,和大量珍贵照片。对生活了十个月的安哥拉社会,观察敏锐,描述细致,情感真切,反省深刻,是了解近代非洲,以及前线人道工作实况的 不可多得的素材。
ISBN:
962-8326-69-4
出版:
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