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国界医生国际议会主席符尼尔之访谈

符尼尔医生(Christophe FOURNIER)在访问中,讲述为何全球对抗甲型流感(H1N1)大流行(pandemic)时,短期内不但必须将重点放在疫苗,还要识别及治疗最为严重的过案以减低全球的死亡率;此外他亦论到何以疫苗的获得必须基于医疗需要而非富裕国家的购买力。


甲型流感(H1N1)是否正影响无国界医生工作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呢?非洲有十多个国家 ──由南非、苏丹到科特迪瓦和埃塞俄比亚,都有确诊的H1N1个案。虽然有些非洲国家没有报告任何个案,但我们必须审慎,因为许多国家并没有实验室设备进行测试确诊。在南美和亚洲一些无国界医生设有工作的国家,包括斯里兰卡、缅甸和阿富汗,几乎每处都有H1N1的个案报告。

在无国界医生的项目中,医疗队至今并没有发现任何确诊个案,亦没有发现呼吸道感染个案有上升趋势。如有上升趋势,表示可能有个案未被发现。总的来说,现时非洲国家所公报的个案数字尚低,难以预计爆发何时会进一步蔓延,但我们需要保持机动性,做好准备。

这疾病对贫穷国家有甚么潜在的重大影响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这流感大爆发仍有许多未明确的地方。在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时,我们须小心谨慎;但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我们亦要保持警觉,为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准备。

这是种新病毒,人类──尤其是年幼的,并没有免疫力,故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相当多,一些流行病学家预计全球感染人数可多达百分之三十,死亡率高达百分之零点五。

这种流感虽然现阶段是相对温和,但要确定其致命程度有多大,并不容易,因为个案数字很可能是被低估了。然而,即使我们保守估计感染人士的死亡率不高于百分之零点一,但如果没有识别出严重的个案,并加以医治,所引致的死亡人数可能会相当高。而幼童、孕妇、有潜在慢性病患的人,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士等,都属高危一族,将会是最受影响的一群。


在贫穷国家应付全球性大流行的疾病时,首要工作是甚么──疫苗注射抑或治疗为先?
从医学角度来说,要应付全球大流行的疾病,唯一合宜之策是从全球性的层面进行。生命最受威胁的人士应最先获得疫苗和治疗── 无论他们身居何处。

根据我们的经验,应付流行病的适当策略有两方面:首先是加强卫生和控制感染的措施,以防范病毒蔓延;第二是医治病人以减低死亡人数。然而,以今次这种病毒为例,传播极其迅速和容易,故将病者隔离的方法已不能奏效。在最受影响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很快便放弃这策略。

注射疫苗是另一个遏止病毒蔓延的方法,但采取这方法时,我们必须探究当流行病已升级,疫苗注射对控制流行病扩散的成效还有多大。病毒会持续迅速扩散,且有可能甚至在治理最高危人士和筹备大规模接种疫苗行动的过程中,已将病者杀死。

以H1N1而言,有关疫苗正在临床研发阶段,要到九月才能进行大量生产,故疫苗很可能未能赶及在应付这流行病的第一波时派上用场。

要减低H1N1全球大流行引致的死亡率,我们不能倚赖疫苗,必须将焦点放在识别和医治最严重的个案上。

要处理最有可能致死的严重个案──尤其是患上并发细菌性严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标准抗生素和氧气(可能的话),都必须在任何地方都能有大量供应。考虑到这流行病的快速传播和许多未知之数,医生必须为大量病人的涌现而作好准备。

我们工作的许多国家都缺乏医护人员、药物和设备,这是很值得关注的。而最优先要做的是为医治严重病者作好准备。

你是说在未来几个月我们都不能倚赖疫苗来帮助应付这个流行病吗?
答案颇简单:在未来几个月,不会有足够的疫苗应付贫穷国家所需。这正是何以我们现在的焦点应放在识别和治理最严重的个案,而非等候疫苗的供应。

即使全部现时有能力生产疫苗的公司都倾全力投产,亦未能为物资匮乏地区的人士提供足够的疫苗。北美、欧洲和其它地方的富裕国家,已透过和主要生产商签定预购协议,确保取得至少九成今年所生产的的疫苗。

我们现在所目睹的是:驱使富裕国家在疫苗生产前已垄断其供应量的,并非医疗需要,而是购买力。

短期来说,接种疫苗显然不会是减少这流行病的死亡人数的解决方法。国际间需要加强力度去识别个案和提供医治,这才是可行之策。


现时采取了些甚么行动,去确保将来会有更多人可以获得疫苗呢?
两年前,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呼吁全球团结一致,共同应付流感;然而此举总的来说并不奏效,原因是全球在制定抗流感的预备计划上无法取得共识。反之,发达国家更已采取单方面行动。面对全球性的流行病,这样做是不能接受的。

目前,世卫正努力为贫穷国家寻求少量疫苗。其总干事陈冯富珍已成功与生产商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商议,获捐出产量的一成,分配给发展中国家,当中,首五千万和一亿支会捐给世卫(诺华药厂已拒绝)。但这大大不足以应付所需,此外亦没有清晰说明将如何分发这些疫苗,以及其余所需的疫苗的售价是否为需要人士所能负担。

获答允捐赠的首一亿五千万支疫苗要六个月后才能收到,所以对于在今年底前控制这流行病的作用再度成疑。鉴于此番延迟,不能以疫苗接种作为实时的抗疫策略。

面对疫苗短缺的情况,世卫建议贫穷国家先为保健人员进行接种,而富裕国家则为其容易受感染的较大群众提供疫苗。考虑到疫苗的全球供应量有限,这种做法不单不公平,且在医学上亦不明智。宜采取的策略应是为全球最易受感染的人士提供疫苗,而非待富裕国家满足其需要后才看看有多少剩余疫苗可用。

各国领袖和世卫有责任避免在应付此流感大流行时,对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富裕国家、制药公司和世卫必须共同令疫苗的获取是建基于医疗需要者,而非购买力。

此外,亦要致力提高疫苗的未来供应量。在印度和其它地区正有制造公司投产,他们可以利用一些技术上的协助从而加快生产过程。世卫需要增加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公司的支援,包括检讨和建议移除在知识产权或技术知识方面的屏障。发达国家必须支持此举,而非像过往一样,阻碍移除这些屏障的工作。

然而,我必须再次强调,以目前生产疫苗的能力而言,我们应致力于识别和医治严重病者。短期来说,接种疫苗并不是解决方法。但考虑到这流行病的潜在影响范围,我们需要为短期和长期策略而立刻行动。

既然存在着这些不明朗因素和限制,无国界医生会优先处理哪些项目呢?
根据实地评估,我们的目标是为现时的医疗队伍提供最大的支援,尤其是在医疗系统脆弱的地方,帮助他们应付可能出现的大批病人,并根据我们已作出的规划,建立治疗管理系统,并确保患其它疾病的人士不会被忽略。

我们优先处理的工作是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以支援及早识别严重个案和治疗的工作。我们将会把重点放在容易受影响的人士上,尤其是婴儿、孕妇和有潜在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不全的病者。

我们优先要做的是为病人提供高质素的护理,包括医治病征和处方抗生素。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伟(oseltamivir)(推出市场的品牌名称为「特敏福」,同时有仿制药生产,并获世卫预审资格),除非在发病的四十八小时内使用,否则效用有限。所以我们只会有限度地使用,尤其是我们的病人往往会等上一段长时间才会去求医。

最后,即使不论我们的服务对象所处身的环境有多匮乏,我们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病大流行时,必须保持警觉和应变能力。考虑到这种病变化多端,而且即使在准备充足的最富裕国家仍能肆虐,我们不大可能宣称今天所采取的措施,明天也定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