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
阿富汗
1月26日,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省发生炸弹爆炸,无国界医生的外科医院接收了22名伤者。除了昆都士省之外,无国界医生亦于赫尔曼德省和霍斯特省工作。刚果民主共和国
由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19日,无国界医生队伍在南基伍省的布亚基里地区,为65,082名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在加丹加省(Katanga),政府军和武装组织马伊马伊(Mai-Mai)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无国界医生呼吁各方应避免伤及数千名逃到周边丛林的平民。马里
军事行动在马里北部展开一个月后,无国界医生继续在莫普提、加奥、安山高、孔纳、顿察和通布图工作,为伤病者提供救命的治疗和紧急外科服务。无国界医生亦在邻国布基纳法索、毛利塔尼亚和尼日尔为马里难民提供护理。缅甸
2-7 | 无国界医生呼吁为脆弱的社群和被威胁的员工提供更大保障
缅甸(Myanmar)若开邦(Rakhine)爆发致命的族群冲突8个月过后,数以万计的民众仍未能获得急需的医疗护理。无国界医生呼吁政府当局和社群领袖,确保若开邦所有人民能在不受暴力恐惧、虐待和骚扰地过活,以及使各个人道救援组织能为那些最急需援助的人提供援助。
各个社群以往一直毗邻相处,甚至混居在一起,但自去年6月和10月爆发暴力冲突过后,他们彼此关系仍然十分割裂。数以千计的人丧失家园,仍然住在临时帐篷里,无法获得医疗护理、清洁饮用水和基本所需。根据官方估计,大部分流离失所者是信奉穆斯林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般被称为罗兴亚人(Rohingya)。
无国界医生总干事凯恒金(Arjan HEHENKAMP)说:「无国界医生发现,在稻田里和其它狭长、拥挤土地上搭起临时帐篷栖身的人,他们的医疗需要最大。」他续说︰「局势持续不安全,加上在若开邦上一个活跃的小社群不断作出威胁和恐吓,严重影响了我们提供救命医疗护理的能力。」
流离失所人民向无国界医生诉说营内生活有多困难。
11-30 |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与去年一致,同为“行动起来,向 “零” 艾滋迈进——零感染、零歧视、零死亡”。同样的,这口号后依疑云笼罩:“这目标是否太宏大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报告[1]带出鼓舞人心的消息,在2001年至2011年间,在25个中、低收入国家——其中超过一半在最受艾滋病疫情影响的非洲,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已经成功减少了一半。非洲在过去的六年里将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报告也显示,仅在过去的24个月,全球接受赖以救命的抗艾滋病病毒(ARV)治疗的人数增加了63%,这是此前需耗十年之力才能获得的成果。
尽管成就如此显着,在目前宣告疫病终结恐怕仍为时尚早。战斗远未完结。尽管目前已有800万人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仍有700万人未能获得赖以救命的治疗。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于2013年颁布的新指引,将最新的“治疗即预防”的科研成果包括其中(研究表明,用来拯救生命并且使人保持健康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者将艾滋病病毒传给性伙伴以及通过母婴传播传给婴儿。),这个治疗缺口将再次扩大。预期需要接受抗艾滋病病毒的目标人群将扩大到2300万人[2]。
7-20 |
联合国最新的数据指出抗撃艾滋病取得成果,为即将于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12年国际艾滋病大会带来零星的好消息。然而,无国界医生警告最受艾滋病疫情影响的国家,仍然在为病人提供治疗,以及推行以最佳科技和策略抗撃艾滋病当中挣扎。
当各国领袖和科学家准备商讨新提出的倡仪,以扩展治疗计划到可能将艾滋病疫情消灭的高水平,但同时仍有700万人急需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超过140万人于2011年接受抗病毒治疗,需要将目前速度加倍,才能达至2015年全球有1500万人接受治疗的目标。但同时国际取态加紧促使,非洲各国自行寻求方法应对艾滋病疫情。
无国界医生非洲南部艾滋病高级地区顾问郭美尔(Eric GOEMAERE)医生︰“在非洲各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假设他们有能力自行应对艾滋病疫情是可耻的想法。这仅是捐助机构不顾他人的借口,以下调他们早前许下消灭艾滋病的承诺。”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少于15%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获得治疗,当地11%的医疗设施能够提供治疗,并只有少于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获得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孩子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