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与去年一致,同为“行动起来,向 “零” 艾滋迈进——零感染、零歧视、零死亡”。同样的,这口号后依疑云笼罩:“这目标是否太宏大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报告[1]带出鼓舞人心的消息,在2001年至2011年间,在25个中、低收入国家——其中超过一半在最受艾滋病疫情影响的非洲,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已经成功减少了一半。非洲在过去的六年里将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报告也显示,仅在过去的24个月,全球接受赖以救命的抗艾滋病病毒(ARV)治疗的人数增加了63%,这是此前需耗十年之力才能获得的成果。
尽管成就如此显着,在目前宣告疫病终结恐怕仍为时尚早。战斗远未完结。尽管目前已有800万人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仍有700万人未能获得赖以救命的治疗。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于2013年颁布的新指引,将最新的“治疗即预防”的科研成果包括其中(研究表明,用来拯救生命并且使人保持健康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感染者将艾滋病病毒传给性伙伴以及通过母婴传播传给婴儿。),这个治疗缺口将再次扩大。预期需要接受抗艾滋病病毒的目标人群将扩大到2300万人[2]。
7-20 |
联合国最新的数据指出抗撃艾滋病取得成果,为即将于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12年国际艾滋病大会带来零星的好消息。然而,无国界医生警告最受艾滋病疫情影响的国家,仍然在为病人提供治疗,以及推行以最佳科技和策略抗撃艾滋病当中挣扎。
当各国领袖和科学家准备商讨新提出的倡仪,以扩展治疗计划到可能将艾滋病疫情消灭的高水平,但同时仍有700万人急需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超过140万人于2011年接受抗病毒治疗,需要将目前速度加倍,才能达至2015年全球有1500万人接受治疗的目标。但同时国际取态加紧促使,非洲各国自行寻求方法应对艾滋病疫情。
无国界医生非洲南部艾滋病高级地区顾问郭美尔(Eric GOEMAERE)医生︰“在非洲各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假设他们有能力自行应对艾滋病疫情是可耻的想法。这仅是捐助机构不顾他人的借口,以下调他们早前许下消灭艾滋病的承诺。”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少于15%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获得治疗,当地11%的医疗设施能够提供治疗,并只有少于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获得抗病毒治疗,以防止孩子感染病毒。
6-18 | 缅甸若开邦(Rakhine Sate)的紧张局势和骚乱不断升温。无国界医生对受暴力和深层次社群分化影响的人无法获得医疗护理,深表关注。
六月九日,若开邦爆发暴力冲突,威胁到无国界医生的诊所和员工安全,我们因而被迫暂停在当地的大部分医疗工作。
无国界医生行动经理巴利夫(Joe BELLIVEAU)表示:「无国界医生非常担心冲突伤者未能获得紧急护理,我们病人的持续医疗需要也难以维持。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为人们提供紧急的医疗服务、食物和物资,以及让我们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赖以活命的医药。」
为寻找安全的栖身处,逃难人群正尝试逃往孟加拉国南部。无国界医生对有报道称,孟加拉国政府拒绝逃难和求医的人入境,深感不安。无国界医生在孟加拉国亦有提供医疗服务,并已准备好为任何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治疗,不论他们源自何方。
巴利夫说:「避难及需要粮水和医疗的人们,应该获准过境。无国界医生在缅甸和孟加拉国,都正尝试接触这些受暴力影响的人,他们也应该获得准许与我们接触。」
6-12 | 缅甸若开邦的暴力冲突恶化,无国界医生已暂停在若开邦的项目,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目。救命的基层医疗服务因而中断,包括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紧急的抗病毒治疗。无国界医生关注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并希望尽快恢复医疗项目,以避免不必要的生命损失。
无国界医生自一九九二年开始在缅甸若开邦工作,医疗项目集中于基层医疗服务,侧重于生殖健康、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在二零一一年,无国界医生进行超过四十八万七千次诊症,其中大约七万五千次是疟疾治疗,大约两万四千次是与产妇健康相关。无国界医生还向超过六百名病人,提供救命的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