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OCHA)1称,自2020年11月初埃塞俄比亚北部的提格雷地区(Tigray)爆发战事后,已有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大约50,000人已进入邻国苏丹成为难民,同时还有更多人尚在该地区内流离失所,或暂居城镇与偏远地区,或被困于局部战火中。12月中开始,无国界医生团队便已在提格雷州为部分最受影响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 在无国界医生团队获准进入的地区,有数万名流离失所者住在该州西部、西北部的城镇希尔(Shire)、丹沙(Dansha)和胡梅拉(Humera)周边的废弃建筑物及建筑工地中。另外,也有其他人在该区东部和南部的收容社区避难;这些流离失所者难以获得食物、清洁用水、临时住所及医疗服务。团队也接到消息,仍有许多人在区内的山区及乡村地区躲藏。 在团队探访过的一些地方,电线被切断、水源供应系统无法运作、电信网络中断、银行停止营业,由于情势尚不安全,许多人害怕返回自己原本的住处。他们时常无法和亲人联系,或为家庭买到生活必需品;有些人还得收留从其他地方逃难而来的亲人,负担因此更重。
12-28 | 在希伯仑省(Hebron)“C区(Area C)”,当地社群因各项行政措施限制和交通不便,难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对妇女的影响尤甚。 约旦河西岸有超过一半地区被划为“C区”,即军事与民事的管辖权均由以色列政府控制的一片区域,在此,约30万名巴勒斯坦人散居于各小型社区,难以获得医疗服务,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人需要依靠流动诊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护理。即使前往最近的诊所,实际路途也很远,而且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人们往往要支付难以负担的交通费。另外,当地道路情况恶劣,车辆很难通行,所以救护车也无法前往有需要的社区。如人们需要求医,即使是孕妇,也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大段时间。位于希伯仑C区的马萨费尔亚塔(Masafer Yatta)长期欠缺医疗服务,曾有当地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流动诊所服务,却因经费遭到削减,或由于政府实施更严格法律管制而被迫暂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当地的医疗系统负荷更大,难以应付庞大的医疗需求。
12-1 |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和青少年面对歧视尤为脆弱,也容易因疾病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难以坚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非洲国家马拉维,无国界医生的“青少年俱乐部(Teen Club)”为年轻的感染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接受艾滋病治疗和跟进护理、实验室检测以及心理健康支持,他们可以和境况相同的伙伴分享对抗病毒的经验,而其中更有一些人已经担起做小组导师的职责。
10-24 | 10月24日,喀麦隆西南部昆巴市发生学校枪击事件,我们发起了大规模伤亡事故应变行动,并支援当地的长老会综合医院(Presbyterian General Hospital),提供救护车服务和外科治疗。 无国界医生共治疗10名10岁至15岁的伤者。其中,有5位伤者经我们的救护车服务被转介到其他医院接受专门治疗;4名则继续在长老会综合医院接受治疗;不幸的是,其中一名伤者在救援队到达时已死亡。 无国界医生喀麦隆紧急项目统筹马科斯(Alberto Jodra Marcos)说:“作为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我们对昆巴社区发生的悲剧及所造成的伤亡深表哀悼。学校和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不是攻击目标。这次袭击针对性地枪杀正去上学的孩童,这是极为卑劣的行为,应受强烈谴责。”
8-6 |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中部的港口仓库发生大爆炸。当时储存在仓库内的 “高危易爆炸物质”(highly explosive materials)起火导致爆炸,造成超过100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两天,瓦砾下发现更多尸体,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爆炸的强烈震波把贝鲁特许多窗户玻璃都震碎,建筑物被冲垮。这是贝鲁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爆炸事故,而当地本已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例急升的打击。 无国界医生项目统筹马萨特(Emmanuel Massart)指: “爆炸前,黎巴嫩已经历重重困难。过去几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个案持续增加,部分医院不胜负荷,未能应付大量伤病者,经济危机也令很多人难以获得医疗护理。短短几秒的爆炸,将本来情况堪虞的局面推至更崩溃的境地。” 卫生部指爆炸发生后数小时,大量伤者涌入仍能运作的医院,令医院运作迅速瘫痪,并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部分靠近港口的医疗设施已被完全摧毁,另一些受到严重损坏的则不得不暂停运作,并将所有伤病者转至其他地方。爆炸发生当晚,医院和救护车服务需优先治理严重及紧急伤者,例如头部和胸部受伤的伤者。数千名伤势较轻的伤者,例如被窗户玻璃碎割伤,其后也得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