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生活已经一段日子,一天厨房清理,老公打开水龙头冲走下水道的食物残渣,看着哗哗流走的自来水,我不禁心疼起来,也想起来在南苏丹皮博尔(Pibor)项目的用水。
 
在杜赖恩(Dorein),每天当地员工携带我们指定的容器(每个塑料桶20升),到附近的河里取水,将容器盛满水后,他们把容器放在头上,带回营地。从河里带回来的水,一般来讲,水的质量都不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当地人一般会在河里洗澡,洗衣服,碰到雨天,河水的浑浊度会增加很多。取水的河距离营地有1公里左右,天气晴朗的时候,温度很高,下雨时,地面泥泞不堪,所以不管是那一种天气下,运水工的工作都很辛苦,一般来说,他们要在营地与取水的水源地来回5-6趟。水被带回营地之后,要聚集存放在指定的桶内,专职负责水处理的员工会对水进行沉淀,氯化,测量。之后,这样的水就可以用来洗涤或者饮用了。
 
当地员工星期天都不上班,为了保证同事们在周末的用水,担任后勤工作的我要自己进行水处理。当地员工周六时会帮我做好一些准备,比如贮备一些河水在水桶中,或者他们会提前沉淀一些出来。一个周日,我一早吃完饭10点开始准备水。一捅20升的水,我走了不到100米,已经痛苦不堪,然后在进行搅拌,沉淀,氯化,分装。下午4点左右,终于装完所有的容器,120升的水处理完,我已经累的不行。从这一天开始,我开开始更改自己的用水习惯。
 
在另一个项目地点古穆鲁克(Gumuruk),我们的取水情况和杜赖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我们取水的河流因为近期不下雨的缘故,水位非常底,也很浑浊。当地小朋友在河里玩耍,有时也会小便在河里。由于营地的存储条件有限,加上营地的员工比较多,还有住院病人,水的问题每一天都是我关心的头等大事。一次,ICRC(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人员希望能待在MSF的营地几日,营地的同事还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不是我们不欢迎其他NGO,而是我们自己的资源实在有限,尤其是水,如果水用在营地,医院就没有水,如果其他的NGO的人员用水,可能我们的同事就没有水用。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即使你带着几百万美金来,水就这么多,用完了就没有,在这里钱不是万能的。
 
这个项目改变了我对水的看法,生活里再稀松平常的水,却那么来之不易。
 

 

分类: 
标签

留言

Image CAPTCHA
请输入上图的字母或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