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一个月来耳闻目睹的一切令我对这片大陆有了更多的认识。 礼貌,这是我对刚果人的第一个印象。 刚果人永远面带微笑,永远使用「您」的尊称。这让我感觉不太习惯,因为在欧洲,只有初次见面或者对上级才使用第二人称复数「您」这样的尊称表示尊重,在一般同事之间用尊称有时候甚至会让对方感到不快,尊称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有「见外」的感觉。但是在这里,人们很少使用普通的「你」来称呼,即使是日常工作的同事,朝夕相处的朋友,互相也习惯用「您」的称呼。更有甚者,在您的称呼前面还加上「Mama」,「Papa」这样的定语,类似与中文中的伯父、伯母,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伯伯,见到我的时候会尊敬的称呼我「吉芳伯父」,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和刚果人握手,他们也有特别的习俗。用左手托住右手的手肘,第一次握手以后用拇指相交,然后再次握手。在要好的朋友之间,见面时还要用额头相碰,类似欧洲人的贴面问候。此外,无论是递给别人东西,还是从别人手上接过物品,永远是使用双手。仿佛光是这样还不够,双方都会很夸张地鞠躬,并点头微笑表示感谢。果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外才保存了下来。渐渐的我也开始习惯使用这种方式表示问候,在和其它组织的人员见面的时候也使用刚果式的握手方式,然后看到对方愕然的表情才反应过来。 整洁的穿著也是对人尊重的表现。这点恐怕是前殖民地国家共有的特点。哪怕身处难民营,哪怕只有一件整洁的衣服,也会尽量使自己衣着整齐。因为天气炎热,我初到的时候习惯性地套上七分裤,然后便有人好心地提醒我:「短裤只有孩子才穿的。」果然,这里所有人都穿着长裤,上面是衬衫,下面是擦得锃亮的皮鞋。而当地卫生机构的官员在这点上更是正式,几乎全都打领带,穿深色西服。在难民营泥泞的道路上,时常可以看到盛装的妇女或是正装的男士经过。只有很小的孩子才会衣不蔽体,一到上学的年级,都会打扮齐整。每天早上我们基地门前泥泞的道路上都会有大群大群许多穿着整洁洁白上衣和蓝色短裤或短裙的学生走过,即使是很小的学生,即使衣服已经略显破旧,却永远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 相比之下,反而是国际志愿人员穿得相对随便。许多人永远是T恤衫加牛仔裤。只有负责和方方面面人士打交道的前线统筹才不得不在炎热的天气里打上领带穿上西装,因为不这样就会被对方认为不够尊敬,一切为了工作需要。 在我经过的村庄,最好的建筑永远是学校和医院,还有教堂。政府机关往往在破旧的房子里,因为前者往往是人道机构或者国际组织援建的。据说一个民族,如果学校是最坚固的建筑,那么这个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从这个角度看,刚果民族也是有希望的民族。 年轻,这是我的第二个印象。无论到哪里,又有大群大群的孩子,在这个人均寿命仅有四十五岁的地方,平均每个妇女生育五个孩子。全国百分之四十八的人口小于十五岁。到了一个村庄,往往整个村庄的孩子都会出来看,黑压压的一大片,目不转睛地看着。而我们的车一停下来,立即有几十个孩子团团围住,盯着看里面的乘客,还会拍打车窗,让人感觉非常不自在。因此,不难想象这里最常见的疾病是儿科疾病,而最经常开展的手术是剖腹生产手术。 休假,这是刚果的第三个印象。刚果几乎沿袭了比利时的司法系统,因此非常注意劳工的权利。在这里,顾员拥有年均二十二天的假期,从周一休息到周日,只消耗掉五天年休假。如果中间本来就是法定假期,那几天也不算在休假的日子里。这样,每个人基本上可以有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可以享受带薪假期。即使不能像西欧人那样去海边晒太阳,有一个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不错的。 在这里,即使男性也可以享受产假。若是妻子生产,丈夫可以享受五天的产假陪伴妻子和孩子,按照前面的算法,五天的假期,加上本来就算节假日的周末,可以休息整整一周的时间。 注重精神生活,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印象。在这个普遍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教堂随处可见,哪怕在偏僻的村庄,教堂仅仅是一个木头的板房。许多人都佩戴者十字架,每个周末人们都会穿上最好的衣服去教堂做礼拜。而周末的时候难民营里教堂的合唱可以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在基地里也可以清楚的听见。
分类: 

评论 (1)

  • anon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快乐和痛苦呢。看似苦难重重的地方也是有属于那个地方的独特美丽气质啊。

    10月 22, 2011

留言

Image CAPTCHA
请输入上图的字母或数字